2020年一季度砂石價格逐漸合理性回歸,4月環比下滑2.5%。砂石骨料作為建筑行業基礎性材料,在施工建設中用量占比巨大,19年國內砂石產量高達200億噸,約占全球砂石產量50%。
隨著近幾年環保力度的不斷加大,對違規打撈天然砂以及非法開采砂石企業進行管制,機制砂供應持續走緊,讓砂石價格均價出現大幅上漲。直至今年受疫情影響有所回落。
但近期國內部分新投產砂石骨料企業或將在5、6月正式投產,5月份市場需求也或將集中釋放,加上國家政策對機制砂的助力,可能會導致砂石價格有一定幅度的波動。
據統計,2019 年僅國家發改委就批復了各類鐵路、軌道交通及機場等建設項目26 個,投資金額總計逾萬億。從地域分布來看,2019 年國家批復項目主要集中在華中和西北地區。 在2019 年12 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成效有關情況新聞發布會上,交通運輸部負責人透露:2019 年,全國預計完成交通固定資產投資32135 億元左右,新改(擴)建公路33 萬公里,新增及改善高等級航道385 公里,新增鐵路營業里程8000 公里,新頒證民用運輸機場5 個。
2020 年,交通運輸行業主要的預期目標是:完成鐵路投資8000 億元左右,公路水路投資1.8萬億元左右,民航投資力爭達到900 億元。目前“長三角”“珠三角”、以及京津冀地區對砂石需求較好,建筑市場已恢復往年正常水平,加上基建項目不斷發力,后期對建筑砂石需求仍有很大的支撐。
隨著天然砂石資源枯竭、生態保護要求提高和用砂需求的持續增加,機制砂石對天然砂石的替代比例將持續增長:機制砂,作為一種由原生礦產資源、巖石或建筑垃圾等固廢資源經機械破碎、篩分、整形等工藝加工制成的砂石顆粒,具有技術裝備先進、規模大、生產周期短、產品成分單一、粒徑可調、質量可控等特點。
在我國資源豐富,機制砂石原材料來源廣泛,除多個常見礦種及巖石適合制備機制砂石外,建筑垃圾、尾礦等固廢資源也可以制備品質優良的機制砂石。機制砂石可采用工業化生產,且生產過程基本不受天氣、汛期等因素影響,產量和產品質量穩定;成品砂石級配、粒型、石粉含量等指標更可控,可達精品砂石標準。從這個角度看,發展產量和質量穩定的機制砂石,既可以減少對河道資源的過度開發和破壞,也可以有效解決建設發展中砂石骨料供需不平衡的矛盾。
在今年3月份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多個部門聯合出臺的《指導意見》,明確要推動機制砂石產業高質量發展,加強河道采砂綜合整治與利用,逐步有序推進海砂開采利用,積極推進砂源替代利用。
對于建筑垃圾等固廢資源再生機制砂,在國家政策引領下,多省及地區紛紛出臺扶持及補貼政策,并鼓勵在市政等工程中優先使用合格的機制砂及其環保型成品等。
綜上所述5月在砂石需求市場的不斷復工復產及新項目的不斷開工中,市場對砂石的需求量預計將會有一定幅增加,并在相關政策積極推進、砂石產能生產線布局不斷優化、物流運輸逐漸完善,在加上智能化礦山、綠色礦山的建設,砂石行業不斷快速轉型升級,且在機制砂質量有所提升的情況下。根據往期數據分析預計5月份砂石綜合價格(均價)小幅上漲3-5元/噸,各地機制砂的價格也將持續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