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t id="dcbgb"></tt><rt id="dcbgb"></rt>

          形勢大好下,水泥行業新一輪惡性競爭即將來襲?
          發表日期:2020-05-07??瀏覽:1305次 ?? 來源:中國水泥網
          分享到:

          一個有趣的問題

          某地有100家養雞農戶,在經過前些年激烈的價格戰之后,市場供需逐漸趨于動態平衡,雞肉價格和行業效益逐年增長。隨著當地經濟的不斷發展,肯德基、麥當勞、韓國炸雞等商店入駐增多,雞肉需求得到了強勁支撐。在此背景下,養雞農戶擴大了養殖規模,原本養鴨養豬的農戶也開始進入養雞行業,養雞農戶的數量急劇增長,導致市場開始新一輪的波動。

          您認為,價格和需求的增長對原有的養雞農戶來說一定是好事嗎?

          回歸正題

          當前的水泥行業也可能遭遇上述故事中同樣的問題……

          水泥價格居高位

          最近全國各地氣溫在逐漸升高,水泥價格也和天氣一樣“熱”起來了。

          據中國水泥網行情數據中心消息,包括浙江、江蘇、湖南、江西、甘肅、福建等省在內的數十城水泥價格上漲,全國水泥價格指數在經歷了年后的一路下跌之后,已經開始企穩回升。

          以甘肅為例,近段時間以來甘肅水泥價格已經有過10-50元/噸的漲幅。4月30日起蘭州、白銀、武威等地區一些主要廠家再次通知各品種水泥價格30元/噸,個別廠家42.5級袋裝上調50元/噸。

          中國水泥網在與當地企業交流中得知,疫情形勢好轉,甘肅大型項目復工復產進度加快是水泥價格上漲重要因素之一,隨著省內項目集中性開工,甘肅需求超出水泥產銷量20%,發貨量超過去年同期。

          回顧近些年水泥行業的發展,2016年在全行業歷經“寒冬”之后,水泥行情也在逐步回暖,2017年下半年,水泥價格的大幅上漲一度引發資本市場持續關注。進入2018年以后,國內水泥行情延續了2017年下半年以來的良好勢頭,價格基本維持在較高水平。而2019年以來,受多重因素影響,水泥價格上漲趨勢減緩,但仍處于高位。

          進入2020年,雖然一季度受疫情沖擊,水泥價格、銷量均受到很大影響,但伴隨著全國各地復工復產進度加快,以及基建投資的不斷加碼,水泥價格有望不斷回升,并在下半年旺季時迎來一波高潮。

          水泥需求有支撐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是脫貧攻堅的決勝之年,如期實現目標任務本來就有許多硬仗要打,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又給這項工作增加了難度。

          而日前國家及地方政府出臺的一系列穩增長、保民生的基建投資政策,不僅穩住了經濟運行的基本盤,最大限度降低了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同時也為水泥行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譬如,國家發改委指出,將加快推進國家規劃已明確的重大工程和基礎設施建設,擴大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規模,抓緊準備專項債券項目,支持有一定收益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項目建設。而據相關數據顯示,有25個省區市公布了未來的投資規劃,2.2萬個項目總投資額達49.6萬億元,其中2020年度計劃投資總規模7.6萬億元。

          基于此,多位水泥企業高層均對中國水泥網表示,疫情之后,伴隨著基建項目的拉動,水泥需求會有爆發性增長。另外,從項目的立項到落地實施需要一定周期,國家及地方政府加大基建投資,未來3-5年的水泥需求都將獲得很大支撐。

          未來是否真的高枕無憂?

          一般而言,市場經濟中,價格是由供給與需求之間的互相影響、平衡產生的。當供給不足時,商品價格上漲,高利潤通過價格信號刺激投資者,促使其將資源、勞動力、技術轉入短缺部門,于是供給增多,使需求得到滿足。當供給超過需求時,商品價格下跌,低利潤及低價格信號促使投資都轉移資源、勞動力和技術,減少生產,于是供求恢復平衡。簡單地說,市場經濟的常態現象之一就是周期性的產能過剩。

          放眼當下,水泥價格的回暖也與需求的爆發有著直接關系。隨著國內疫情防控形勢不斷好轉,疫情期間所耽誤的工程量已經在以趕工形式追回來,而各地新開工的重點項目也在不斷增加,種種因素疊加,業內對今年行情都較為樂觀。

          不過值得深思的是,機遇的背后,水泥行業真的可以高枕無憂嗎?

          一方面,水泥行業產能過剩沒有得到根本性解決,短期的繁榮可能讓業內忽視產能依然嚴重過剩、轉型升級任務艱巨的事實,盲目樂觀、放松或延誤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工作,更有部分投資者利用政策漏洞新增產能,形成新的過剩。

          據中國水泥網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新建投產1277萬噸,2019年全國新建投產1271萬噸,盡管與歷史高位相比并不突出,但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推進的當下,新建生產線有“抬頭”趨勢。

          與此同時,高盈利也或將刺激越來越多的企業出于眼前利益通過各種方式規避錯峰生產和行業自律,再加上因保增長需要,各地環保限產力度可能減小等因素影響,可能使業內產能釋放大幅增加,打破近幾年的供需平衡,引發市場新一輪的惡性競爭。

           

          當然,競爭并非壞事,合作也不一定就是壟斷。從近些年水泥行業走勢來看,錯峰生產和行業自律是現階段去產量平衡市場需求和穩定市場價格、保證經濟效益的良策,但是無論是自律還是錯峰都要有一定的產能利用率的基礎才能產生效應,產能利用率低于60%尤其低于50%之后,自律與錯峰生產等辦法已無法起到扭虧和盈利的效應。

           

          總體上,在需求大好,價格看漲的背景下,水泥企業更應冷靜思考,合理布局,一如既往地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去產能工作,不可盲目新增新建水泥熟料線。與此同時,水泥企業應通過環保提升、技術更新、綠色升級等不斷提高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即便“寒冬”再次來襲,也有能力平穩渡過。

           


          快三彩票